中欧·体育(中国)KOK官方网站-Unique Platform

欢迎访问KOK中欧体育网站! 今日是:

职工风采

APPRECIATIVE REMARKS

当前位置:本站首页>职工风采>职工文学作品
职工文学作品 摄影作品 书画作品

我们屯的那些事

时间:2022-03-11 作者:作者: 何珍利(高峰公司)

 

华锡集团

屯是广西等边关地区的一种小村落,人家少则几户,多则几百户。我所在的屯是人家少的,1996年我堂二哥成婚自立门户后,我们屯才迎来了第四户人家。屯虽小,事可不少。

那时候,屯里有三条由人们常年踏出来的小路,弯弯曲曲如长蛇般向山的深处行进,然后盘上山腰,再窜过山顶,使劲地向山外伸去,路程最短的一条通向村里,有四公里。地处偏僻,山路崎岖,马成了我们屯每户人家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,不仅日常收粮打柴需要马,赶集更少不了马。我们屯到集市单程就有十五公里,家里有什么需要卖的,集日清晨天微亮就赶马驮去,换得些钱,买些需要的东西让马驮回来,一去一回就是一天。

每当大人们赶集或是下地干活晚归之时,屯里的几个小伙伴常常扎堆在某家大门边的墙角下等着他们。房屋四面是用黄土筑成的干裂了的墙,“人”字形的屋顶,青色的瓦。天一黑,屋里就更黑了,小伙伴们有些不安,便常常点上一盏灯。家里只有煤油灯,做饭、吃饭、拉家常、做针线活……都在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进行。

大人们外出回到家中,首先关心的是家里是否蓄有水。水是山泉水,最初屯里用贯通的竹竿拼接引水,后来买了一种红褐色的胶管引水,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,不是这儿堵就是那儿断。丰水季节取水不算多大问题,枯水季节就不同了,往往只有低处泉眼流水,无法引到家中,只能尽可能地将水引至离家最近处,用桶装挑回家中。大人们忙下地,挑水常常由孩子们担起,我家也不例外。满两桶挑不动,只能挑两半桶,走起来晃荡得厉害,来回七八趟把一大缸装满时,我已筋疲力尽,肩上又辣又痛,浑身被汗水浸透。遇上阴雨天就更难了,山路泥泞湿滑,一不小心就脚下打滑摔倒,两只水桶倾倒在地,无奈只得返回重新装水。

我八岁的时候,父母亲认为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好政策,可得珍惜,一定要送我和妹妹上学读书。可送往哪儿呢,哪儿离家都远,总不放心。反复商量之后,父母亲决定把我和妹妹送到外婆家,让我们在外婆的照料下上学。母亲每月接我们回家团聚一两次,我家与外婆家相距足足五公里,妹妹身体娇弱,每每是母亲背着她一路爬山涉水。两年后,邻家的两个小伙伴也到了上学的年纪,三家父母商定,把我们集中到村小学寄宿读书,周末轮流接送。那时正值村小学新建教学楼,临近开学,学生宿舍还没有建好,我们屯联合周边四屯,一同出人出力出木料,建起了十间砖瓦房宿舍,我们就住在这些宿舍里一直到小学毕业。

我上初三那年,我们屯终于有了通路的机会。开挖公路需占用村里几户人家的一些土地,他们惜地,不肯相让。为使屯里能够通路,每家出一人组成四人团,到村里挨家挨户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最终促成公路动工开挖。在开挖公路的那段时间里,我和小伙伴们往返学校的时候,一次又一次用脚步测量公路的长度。

2007年初中毕业后,我去金城江上高中,之后去桂林上大学,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,屯里的事我没能及时见证。

2010年暑假,我回到屯里,发现我们屯居然通电了!我迫不及待地向母亲追问,她把这大喜事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我。乡政府决定给我们屯拉线通电,但需要我们屯出力挖坑、立杆。屯里几家没有觉得为难,仅有的七个劳动力冒着酷暑,自带水粮,两个月时间挖了上百个坑,立起了近三十根电线杆,翻山越岭拉线,终于结束了屯里不通电的历史。母亲还说,当初周边很多人认为我们屯劳动力太少,不可能干成,可我们就是干成了!

有了电,家家先后安装了固定电话。第二年,在一次通话中,母亲替我“遗憾”道:“乡政府拨给我们屯一批钢管、水泥,屯里合力找了稳定的水源,修建了水池,铺设钢管到每家每户,以后你回来可没水挑了”。听完,我激动得跳了起来,想着以后都不用挑水了,肩上顿感轻松。

路通了,电通了,水也通了,我们屯活络了。不久,堂大哥喜结良缘,屯里又新添一户。五户人家撸起袖子干起来,六七年间,各自先后盖起了两三层的楼房,置办了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家电,每户备有一辆摩托车,外出方便了很多。近两年,在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下,我们屯利用地广人稀、草资源丰盛的优势,种植经济林木、核桃、油茶,发展生态养牛产业,已初见规模。今年“五一”节假期,我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到屯里,两三天时间里,她把屯里了解了一遍。返回临行时她欣喜地对我说:“屯里的好日子还在后头,以后我们要常回来看看”。

看,这就是我们屯的那些事!